【建党百年】潮汕海陆丰英烈谱(五):张善铭

【编者按】《北京潮讯》创办以来,曾介绍过多位在潮汕和海陆丰这块红色热土战斗、牺牲的英烈和革命前辈。从清明节起,我们开辟专栏,陆续介绍新民主主义时期英勇牺牲的潮汕籍和海陆丰籍英烈。让我们一起缅怀英烈,铭记历史,传承红色基因,在新的征程中创造出人生新的辉煌。


张善铭
微信图片_20210421144127.jpg
张善铭,广东大埔县人,广东青年团组织的领导者,中共广东省委早期的领导者之一。

广东首批党员   

1918年秋,张善铭由家乡大埔县来到了省城广州,考进了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。他与阮啸仙、刘尔崧、周其鉴、黄学增、邹师贞等同学一道,积极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,投身于反帝反军阀的伟大斗争中。北京爆发的“五四”运动,张善铭和“甲工”的同学积极响应。1921年春,与阮啸仙、周其鉴等人参加广州共产主义小组。1921年8月间,经谭平山介绍,张善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成为中共广东支部的首批党员。
1922年3月,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正式成立。会后,又成立了团广东区委,张善铭继阮啸仙之后担任团广东区委书记。1923年6月,作为青年团的外围群众组织,广东新学生社正式成立,张善铭担任广东新学生社主任,提出了“反对帝国主义、反对封建军阀,实行国民革命,号召青年关心国家大事”办社宗旨。到了暑期,新学生社还号召社员回到各自的家乡,同学生和工农青年广交朋友,发展新学生社的组织,以推动各地的革命运动。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,新学生社的影响日益扩大,后来省内大部分城镇以及香港等地都建立了新学生社的分社。新学生社成为一支革命的新军,社员们积极配合各地工农运动,在反帝反军阀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领导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

由于操劳过度,张善铭患了严重的肺病,无法继续工作。中共广东区委要他暂时离开军队,留在广州休养治疗。
1926年8月,张善铭病体稍好又奉命到海丰、陆丰,协助领导中共海陆丰地委的彭湃同志工作。1927年3月,彭湃前往武汉出席中共五大,张善铭继任海陆丰地委书记。张善铭在海丰城举办了几期党员骨干训练班,为海陆丰地区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干部。
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,根据广东区委的指示,张善铭与杨石魂、刘琴西、吴振民等领导人经过紧急会商,决定在东江地区组织武装起义。他们首先从组织领导上和军事工作上做了具体部署。4月30日凌晨,在张善铭、吴振民的直接指挥下,海丰县农民自卫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占领了县公署和各军政机关,以海丰县城为中心的全县武装暴动取得了胜利。5月1日,海丰召开万人大会,庄严宣告海丰县人民政府成立。  
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,张善铭等领导研究后,决定将起义部队转移到海陆惠紫四县边界的中洞。在这里,他们创立了广东省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。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潮汕之后,在董朗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师配合之下,中共东江特委又先后组织和发动了两次武装起义,重建红色政权。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,张善铭肩负着重担,是一名杰出的领导者。

代理广东省委书记

1927年12月,继南昌起义、秋收起义之后,我党领导了震动中外的广州起义。张善铭直接参加了起义的准备工作。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在起义中壮烈牺牲后,由张善铭继任中共广东省委代理书记。
1928年4月,广东省委在香港召开扩大会议,决定于5月3日在海丰举行暴动。张善铭参加了会议并被省委派往海陆丰。会后,张善铭率领赵自选(省委委员兼东江军事特派员)、林苏、欧荣等8人自香港乘船到海丰。登岸后,大家分成两批而行。张善铭、欧荣两人途中遇到敌人搜查,张善铭不幸落入敌手。被捕仅两三天,即被反动派所杀害,壮烈牺牲,时年29岁。



(转载自 北京潮讯)


一键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