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艺而生|我会著名潮籍画家、台艺大书画学系客座教授林若熹暨硕博士创作联展



由台湾艺术大学书画学系主办的绘画展——我会著名潮籍画家、台艺大书画学系客座教授林若熹暨硕博士创作联展”,于2019年11月9日至12月8日期间在台中正纪念堂1展厅展出。


640.webp.jpg

展览名称:台艺大书画学系客座教授林若熹暨硕博士创作联展

策展人:李宗仁

主办单位:台湾艺术大学书画学系

展览地点:中正纪念堂1展厅

展期:2019年11月9日—12月8日

开幕式时间:2019年11月16日下午2点

 

此次展览将展出林若熹教授精品书画百余件,涵盖白描、工笔、骨、写意、书法各种创作形式,全面展示林若熹先生近些年的艺术成就。林若熹先生的台湾艺术大学硕博学生作品,更可窥见其教学成果。林教授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,鼓励多元涉猎、探索,注重从传统和生活中吸取养分,以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形式语言来表达自我的独特感受。在林教授教导下学生们逐渐探索出自己的艺术道路。郭泰奔注重作品的意境和情感的经营,融汇西方现代的形式构成,加强点线面的内外结构联系;林秀銮直接从自然中获取灵感,寄情于物,抒发自己内心的性感表达;谢涵、朱锦泽致力于突破传统技法,侧重于现代骨的撞、泼探索,追求传统重彩技法的重新演绎中,与肌理语言结合,以突破笔限的新视觉经验;吴弘钧对自然的生态进行重构,提炼笔墨语言,在考虑各元素间平衡的同时也让物理与画理的圆融互补、内形与外形的合理归一……等等,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。


林若熹先生先后三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,其作品风格独树一帜。已故著名美术理论家迟轲先生评价林先生:“他的笔法,已不限于唐人所说‘劲紧绵’,而是粗细兼用,墨法则更加以浸晕泼洒。他的用色早在第七届全国美展获的铜奖作品《春夏秋冬》可看出,当时作为综述评价该届美展的《美术》(1989年8期),认为《春夏秋冬》的色彩是新时代的开篇——该期《美术》的封面。统观他的作品,已完全超出了‘以似为工’的要求,也不仅仅是‘不似之似’或‘似与不似之间’。”郎绍君先生(著名美术理论家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院、博士生导师)认为:“他在解读中国画传统的同时,更对它作了一番认真而广泛的实践。这实践富于探索性,没有风格化;这探索包着借鉴现代艺术的某些因素,但没有远离传统,还属于古典艺术式的渐变而非现代艺术式的突变。”


林若熹先生不但注重绘画本身的研究,同时钻研于艺术理论的探索,提出“中国画的线意志”、“没骨之骨”等独特性理论,尤其在其新著作《水论中国画》、《破形中国画》中提出:“中国画的发展从观念的绘画形式看,是从骨到没骨。骨因水而没骨,骨是指笔墨,没骨指出笔墨的染色。写意画、工笔画用水是被动的,没骨画用水则是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,当用水主动时便进入现代没骨画。”他还进一步认为:“水是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的分水岭。先是笔墨自然观借自然对象形的表现成为传统,后是肌理自然观使笔墨自然观成为传统。中国画的自然观,从比附自然,到笔墨自然,再到材料(水)的自然。从传统笔到现代笔,水的自然是中国画传统自然观的具体表现,更是现代自然观的具体落实。传统中国画如果是笔——墨(色)——水的序列落实在骨的审美,那么现代中国画就是水——墨(色)——笔的序列落实在没骨的审美。”


林若熹先生在诗歌、文学上亦有深入的研究,著有《蜘蛛之吻》诗集,《林若熹艺术故事》等,是生活在当代社会的“文人”。林若熹先生为艺术而生,执着于中国画艺术的改革与创新,他对艺术的探索永不止步,他的心都在艺术的表达与传承,是一位永远走在探索路上的歌者。


 

部分作品预览:


640.webp (1).jpg

达悟 194×504cm 纸本 2017-2018


640.webp (2).jpg

三角梅 115×115cm 布本 2004


640.webp (3).jpg

千秋 200×190cm 纸本 2009


640.webp (4).jpg

松亭 193×530cm 纸本水墨 2012-2014


640.webp (5).jpg

千手万物 183×120cm 纸本 2016


640.webp (6).jpg

飞龙 186×97cm 纸本 2011


640.webp (7).jpg

天鹅 28×28cm 纸本 2014


640.webp (8).jpg

五彩 180×180cm 纸本 2010




640.webp (9).jpg


林若熹

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;

广州美术学院教授、硕士生导师;

台湾艺术大学专任客座教授。

1988年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学士,2002年暨南大学文学院博士。

 

1989年《春夏秋冬》获“第七届全国美展”铜奖。2011年文化部项目《握手中国》在广东省博物馆等中外巡回展出。1993、2005、200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。国家课题有《白描研究》《中国画水论》。出版有论著《解读传统》《中国画线意志》、诗集《蜘蛛之吻》及《行愿》等多部画册,并有著作被外国翻译出版。



(转载自微信公众号“林若熹教授工作室”)


一键分享: